西安報業傳媒集團 數字報刊
本月16日,阿裡巴巴第二批13個合作項目正式落戶西安,實現的不僅是我市招商引資工作的開門紅,更是我市新經濟發展的開門紅。
此次簽約的電商、智慧交通、城市大腦、雲計算及大數據等項目,無不符合專傢們對於新經濟“持續高增長、低通脹、科技進步快、經濟效率高、全球配置資源的一種經濟狀態”的判斷。
發展新經濟,西安已經站在瞭風口之上。
新經濟,在大西安這片沃土上活力十足!
■首席記者楊耀青
萬物互聯下,新經濟正席卷全球。
美國、德國、以色列、新加坡、中國等,已經成為瞭新經濟策源地和新經濟活躍區。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國經濟發展正面臨動力轉換節點,正經歷新舊動能轉化陣痛,必須加快尋找新的發展動能,實現新舊動能的平穩接續轉換。
2016年的全國兩會上,“新經濟”首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當前我國發展正處於這樣一個關鍵時期,必須培育壯大新動能,加快發展新經濟。要推動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加快成長,以體制機制創新促進分享經濟發展,建設共享平臺,做大高技術產業、現代服務業等新興產業集群,打造動力強勁的新引擎。”
於是,新經濟在中國進入瞭迅猛發展階段,高鐵、支付寶、共享單車和網購“四大發明”正引領全球科技變革。
有人因此斷言,這是最好的時代。
因為對於所有人來說,這都是一個千年難得的機遇:一切皆有可能!
風雲際會,曾經令世人仰慕的十三朝古都在寂寞瞭千年之後又豈能對此無動於衷?
貫徹新發展理念,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在新經濟的大潮中,各行各業都在以此為契機培育發展新動能,為企業、為社會帶來巨大變化。毫無疑問,誰能成為弄潮者,誰就能更好地把握發展新機遇,在實現自身高質量發展的同時,更好地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力量。
可以說,在歷史給予的高度上,身處其間的大西安豪情萬丈、活力十足。
從萬眾矚目的首屆世界西商大會,到精英雲集的2017全球硬科技創新大會、首屆全球程序員節;從招商引資捷報頻傳,到營業用抽油煙機市場主體數量突破百萬……大西安正加速整合資源優勢,努力提升整體環境,緊盯航空航天、光電芯片、信息技術、人工智能、新材料、新能源、智能制造、生物醫藥等優勢產業領域,全力把握時代機遇,邁向新經濟產業發展的“第一方陣”!
悉心梳理一年來大西安的發展,不難看出,越來越多的新經濟資源正在加速聚集。
無論是與阿裡巴巴集團等全球知名企業的牽手合作,還是《西安市發展硬科技產業十條措施》等相關政策的發佈實施,無不凸顯出西安市委、市政府努力把握新經濟發展機遇的信心和決心。加之制造技術、材料科學、生命科學、人工智能等領域不斷取得新進展,使得越來越多的新經濟發展資源加速聚集。新經濟,在大西安這片沃土上活力十足!
尤為引人矚目的是,大西安正在成為新經濟“總部”的新高地!
去年以來,華為、吉利、海康威視等一大批知名企業加大投資力度,大西安,已然成為全球投資的熱土。不僅如此,越來越多的“世界500強”等國內外知名企業選擇把“總部”設置於此——海航現代物流集團在西安成立,將以西安為全球貨運航網中心樞紐點,打造全球主要骨幹航線,進一步擴張洲際通路;京東無人機項目將為大西安加快科技轉化,推動通航和軍民融合發展等探索新路徑;阿裡巴巴絲路總部揭牌,將帶動大西安新經濟領域創新發展,以“城市數據大腦”提高社會治理能力,以“移動智慧”提升大西安城市品位……
創新,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強勁引擎。發展新經濟,離不開各相關領域對創新的孜孜追求。在產業加速聚集和營商環境全面提升的背景下,大西安的新經濟正闊步向前,隨著要素資源的進一步集聚以及人才優勢的充分釋放,這片沃土的發展新動能將更為充足,為亞歐合作交流的國際化大都市建設新征程增光添彩!
發展新經濟我們加速奔跑
■記者裴磊軒轅楊子
去年一年,數個大項目的落戶讓人信心倍增:京東千億元總部項目花落西安,世界蘋果中心項目落戶西咸新區空港新城,總投資43億元的杭州錦江集團光學膜生產項目和CIGS薄膜太陽能生產項目落地西安高新區,圓通在西安投資瞭航空公司和科技公司,中通建起瞭西北電商物流產業園,傳化集團董事長徐冠巨稱要打造“一城兩港三中心”,大手筆的海航物流直接將物流總部搬來西安,總資產超過1800億元……
西安,作為全國第一批踐行新經濟理念的城市,經過近一年的發展,已經站在瞭新經濟的風口上率先起飛。
在新經濟的風口上率先起飛
黨的十九大制定瞭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行動綱領和發展藍圖,提出要建設網絡強國、數字中國、智慧社會,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發展數字經濟、共享經濟,培育新增長點、形成新動能。
西安高度重視新經濟發展,率先行動,大力發展樞紐經濟、門戶經濟、流動經濟,出臺瞭補短板系列措施。
在2017年,我市不僅舉辦瞭“全球硬科技創新大會”、“全球程序員節”等活動,著力打造“全球硬科技之都”、“絲路文化高地”,發展新經濟。還先後成立瞭軍民融合發展委員會、投資合作委員會、硬科技創新產業局、新經濟產業發展局和大數據產業發展局等機構。頂層設計和體制機制的不斷優化和完善,充分體現瞭西安市對發展新經濟的重視,彰顯瞭西安市發展新經濟的決心和信心。
就在2018年新年伊始的1月3日,省委常委、市委書記王永康主持召開西安市委常委擴大會議,傳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體學習時就實施國傢大數據戰略、加快建設數字中國的重要講話精神。會議就要求,我市要推進大數據戰略行動,做好頂層設計、完善基礎設施、推動兩化融合、加速產業聚集、培育龍頭企業、建設智慧城市、加強人才培養、強化安全保障,發展大數據和新經濟產業。
這些舉措,讓西安成為瞭全國第一批“站在新經濟風口,率先起飛”的城市。這些對於西安提升重塑城市品牌影響力、培育經濟增長新動能、產業轉型升級、彌合與發達地區的差距,實現協同發展,推動城市經濟變道超車、引領追趕超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西安的新經濟已有先發優勢
去年,我市招商引資成績顯著。全年實際引進內資2186億元(同比增長34.11%),完成省考目標任務的122%,總量為全省第一;實際利用外資53.06億美元(同比增長17.81%),完成省考目標任務的106.12%,占全省比例90.03%,總量為全省第一。
如今的西安,已經具備雲計算及大數據、硬科技、物流、文創、電競等新經濟業態的先發優勢。
例如,在雲計算及大數據領域,西安已初步形成瞭高新區雲計算和大數據技術創新與服務示范園區、國際港務區“一帶一路”物流信息基地、西咸新區灃西新城國傢級雲計算服務創新發展試點示范區和新型工業化(大數據)產業基地等核心園區。
作為硬科技概念的“發源地”,西安已經擁有人工智能、航空航天、光電芯片、新材料、新能源、智能制造、信息技術、生物醫藥等硬科技“八路軍”。而在物流行業,有京東全球物流總部、海航現代物流集團、中通西北電商物流產業園、傳化智聯西北運營總部……西安作為全國航空、鐵路、公路樞紐城市的區位優勢,正吸引著越來越多的物流大佬紛紛搶灘,“中國孟菲斯”已初具規模。
與此同時,作為文化大市的西安,正在全面提升文化自信、打造絲路文化高地。音樂之城、書香之城、博物館之城的建設,給西安增添瞭更多可觸摸可感受的文化魅力……
當下,這些雄厚的產業基礎,已經給西安的新經濟產業發展奠定瞭足夠龐大的基礎。
市場環境強力吸引新企業新活力
去年,京東千億元總部項目花落西安,京東物流首席執行官王振輝這樣形容:“西安是中國西部地區重要的經濟政治中心和集散中心,是電商企業和物流產業進行全國乃至全球性佈局的戰略要地,京東物流落戶這裡是必然選擇。”起步成長於西安的“蒜泥科技”,如今已是擁有多傢子公司的國傢級高新技術企業,其聯合創始人謝雯雯對於未來的西安也充滿著期待:“西安現在投資環境越來越好,對於創業者的扶持也越來越有力,這讓我們看到無限的發展前景,也有機會接觸更多更強大的合作夥伴。”
這些同樣作為新經濟產業的代表,他們選擇瞭西安,願意在這裡紮根發展,這正是西安新經濟熱潮的最好呈現。去年以來,西安尊商重商氛圍十分濃厚,除瞭把招商引資作為“一號工程”強力推進,同時深入開展瞭“三大環境建設”(生態宜居、投資服務、生活品質)、“行政效能革命”和“千人親商助企”等活動,推出十二項活動並出臺十八項政策大力弘揚優秀企業傢精神,努力打造關心重視企業傢和企業傢創新創業的雙示范城市,讓西安成為全球矚目的焦點、投資興業的熱土。
正如西安市投資合作委員會主任邢欣所言,新經濟需要更良性的服務監管體制,這與西安持續改善的營商環境優勢高度吻合。另外,任何產業的發展都需要良好的市場環境。在邢欣看來,我市的一、二、三產業已經為新經濟時代的到來準備好瞭市場環境。在農業領域,西安已經形成的“七大農業板塊”;在工業領域,我市的汽車制造、智能手機、集成電路等戰略性新興產業飛速發展;在服務及商業領域,以華為、中興軟件、克瑞斯半導體等新經濟龍頭為代表,我市生產性服務業、科技服務產業、“新服務”業蓬勃發展,加速產業體系實現新舊動能轉化。
在西安的這些投資者們,也正是看到瞭當下城市環境的改善和經濟發展的繁榮。
多重利好加速西安新經濟發展
如同飛機起飛,要考慮風速、風向、氣候等眾多環境因素一樣。新經濟的騰飛也需要有良好的環境因素,未來的西安,也具備新經濟騰飛的多重利好。
首先便是完善的頂層設計。據邢欣介紹靜電機推薦,為切實推動我市新經濟產業發展,適應新形勢,緊抓新機遇,我市成立瞭西安市新經濟發展委員會。作為統籌全市新經濟發展的議事協調機構,這個委員會負責研究審定新經濟發展的政策、規劃,綜合研判新經濟產業發展形勢和重點發展方向,協調解決新經濟發展中的重大問題。委員會下設西安市新經濟產業發展局。負責有關新經濟的政策擬定、組織實施;統籌推進全市新經濟產業發展;負責流動經濟、物流經濟、數字經濟等新經濟產業發展工作等。
同時,創新、知識、智慧,無論不同專傢給出新經濟的多少種定義,這三個詞都是新經濟發展必不可少的關鍵詞。要實現西安發展新經濟的夢想,必須要“多士成大業,群賢濟弘績”。隻有吸引掌握創新、知識、智慧的人才紛至沓來,才能匯聚起新經濟發展的“眾力量”。
就在16日阿裡第二批項目簽約的當天夜裡,我市召開市委常委會擴大會議。會議強調,要認真落實戶籍新政、人才新政、創新創業新政,在就業、安居、教育、醫療、公共服務等方面做好保障,以更好的態度、機制、環境、措施、服務,形成尊重、愛護、珍惜、服務人才的良好氛圍,為西安吸引集聚更多高素質、專業化的優秀人才。省委常委、市委書記王永康當場下達硬目標:西安的戶籍服務要成為全國最優,不優不收兵!
這其實已經是我市招才引智的常態。從去年開始,我市先後出臺瞭《西安市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打造“一帶一路”人才高地若幹政策措施》(23條人才新政)、《西安市創新招才引智工作意見》、《優化高層次人才服務工作的十三條措施》、《支持高層次人才創業和成果轉化獎補政策兌現的實施細則》、《“西安伯樂獎”實施細則》、《技術轉移機構資助政策兌現實施細則》、《西安市人才安居辦法》等一系列人才政策,並成立瞭市級招才引智委員會。截至去年11月底,我市新引進國內外頂尖人才10名,國傢級領軍人才32名、地方級領軍人才59名,共落戶18.6萬人,同比增長408.9%,按照戶籍新政落戶122423人,其中學歷落戶人數合計98724人,占戶籍新政落戶總人數的80.64%。
也正是因為多重的利好因素,才讓市投資委主任邢欣有底氣地宣佈:“我市將圍繞新經濟,互聯網時代,萬物互聯,去追趕超越,爭取今年讓中國前20名的互聯網企業都有項目在西安落地。”
聆聽大咖們的聲音洞悉大西安的底氣
“我們不會隨便去一個地方投資,而會根據這個地方的人文環境、政商環境做一個整體評估,市場需求當然是一個重要因素。西安作為聯通西北、西南、中原、華東和華北的核心樞紐,是‘傳化網’全國化佈局的戰略重點。但與此同時,投資環境也是傳化很重要的考慮因素,而西安良好的投資環境與發展潛力,最終讓我們決定與西安合作。”
——全國工商聯副主席、傳化集團董事長徐冠巨
能看見多遠的歷史,就能看見多遠的未來,能想象到什麼樣的未來,就能擁有多久的未來。如果你想擁有未來,就得和代表未來的人站在一起,和代表未來的城市站在一起。西安這座城市是一座代表未來的城市,我們和代表未來的城市站在一起就會擁有未來。
——正威國際集團創始人、董事局主席王文銀
將賽伯樂西北中心落戶西安,看中的就是這座城市所具備的人才、企業、資本三大要素優勢,以及“一帶一路”所帶來的千載難逢的歷史機遇。西安與賽伯樂的“強強聯合”,讓創新創業在這裡勢必大有可為,期待這座城市成為下一個“中國矽谷”。
——賽伯樂投資集團總裁王陽
我們要讓西安成為不同於北京的政治文化中心、不同於上海的金融貿易中心,讓她成為中國的創新之都,成為中國的“硬科技”之都,成為中國的科技教育中心。這樣,我們才可能引領新常態,實現追趕超越,引領中華民族實現偉大中國夢!
——省社科院研究員、省城市經濟文化研究會會長張寶通
硬科技時代的到來,說明年輕人的機會來瞭,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機會,互聯網是馬雲他們60年代人的機會,移動互聯網是70年代人的機會。而我們這代人應該看到,這個時代的機會就是硬科技。
——硬科技概念提出者米磊
希望西安扛起硬科技這面大旗,團結更多力量和資源投身科技強國建設,將中國最頂級的科學傢、企業傢、經濟學傢、投資人匯集起來,大傢一起探討硬科技如何助推中國早日實現科技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西安交通大學機械工程學院院長李滌塵
西安人“硬”的特點很鮮明,人實在、脾氣倔,說話做事不喜做摻水分的事,就連飲食裡面都滲透著“硬文化”,肉夾饃、羊肉泡咥得都是硬菜……硬文化,造就瞭西安的硬精神、硬氣魄,更為發展硬科技提供瞭肥沃的土壤。
——西安交通大學生命學院院長劉健康
西安的軟件產業發展雖然和華東、沿海地區相比起步較晚,但西安高校集中,質量較高的人力資源是巨大優勢,發展後勁很大,加上對吸引人才和項目有著較好的政策和環境,西安的軟件產業一定會快速發展、越來越好。
——金山軟件股份有限公司創始人求伯君
西安也是軟件行業領域裡一個重要的城市,這裡的軟件公司很多,程序員的工作環境和氛圍也很好,西安一定可以吸引到更多優秀的程序員來安傢立業,參與到本地軟件行業的發展建設中來。
——自然碼漢字輸入系統創始人周志農
(記者康喬娜龐樂司文張瀟王超王燕)
4大支撐體系助推新經濟發展
發展新經濟離不開科創資源、交通物流、營商環境以及人才方面的支撐、配合。而西安通過長期以來的發展,特別是2017年開展“三大革命”、推行戶籍和人才新政、將招商引資作為“一號工程”全力營造優良投資環境等,使古城從各個方面具備瞭發展新經濟的優勢。
關鍵詞硬科技
新經濟建立在創新的基礎上,這與西安的科創資源優勢高度吻合。西安是全國8個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區域之一,全市擁有普通高校63所,軍事院校7所,僅次於北京、上海、武漢(其中列入“雙一流”的高校就有7所)。擁有各類科研機構460多個,兩院院士60多人,2016年科技成果交易額達到711億元,位居全國15個副省級城市第一。“十二五”期間,西安技術交易額連續五年實現每年百億元以上增長,連續五年居於全國副省級城市首位。
同時,經濟的智能化生產、個性化定制、網絡化協同、服務型制造等新模式,與西安“硬科技”資源優勢高度吻合。作為硬科技概念的發源地,“全球硬科技創新大會”的成功舉辦,使古城硬科技之都的形象深入人心,目前,西安硬科技“八路軍”發展勢頭良好。比如,在人工智能領域,有西安交通大學人工智能研究所、西北工業大學第365研究所等;在信息技術板塊,有三星、美光、華為、中興等世界級龍頭企業。下一步,這些硬科技資源將為智能化生產、個性化定制、網絡化協同、服務型制造提供非常好的產業基礎。
關鍵詞物流體系
新經濟需要便捷高效的物流體系作為支撐,這與西安優越的區位和物流優勢高度吻合。西安是國傢“十三五”交通規劃確定的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西安咸陽國際機場是全國航空六大國際樞紐之一。客運方面,開通航線335條,其中國際航線55條。2017年的旅客吞吐量超過4000萬人次,居國內機場第七位。貨運方面,正在與海航集團合作,全力打造“中國孟菲斯”。
西安鐵路樞紐是全國鐵路六大樞紐之一。西安北站是亞洲最大火車站(18臺34線),目前正在加快西安北站、西安站、新西安南站、西安東站、阿房宮站“四主一輔”客運系統建設,形成“東西南北中”五個站的國傢鐵路樞紐格局。
西安新築鐵路綜合物流中心是全國六大鐵路物流樞紐之一。該項目將於今年建成運營。西安港已獲批進境糧食指定口岸、進口肉類指定口岸和汽車整車進口口岸。西安擁有4個綜合保稅區等海關特殊監管區,正構建起“海陸空”多式聯運快捷體系。
西安公路樞紐是全國公路六大樞紐之一。西安境內已基本形成以“一環十二輻射”為主骨架的公路網。特別是完整的“米”字形高速公路網,覆蓋全市、輻射周邊、通江達海,使西安在全國處於東聯西進、溝通南北的主樞紐地位。以西安為中心,已經形成瞭2—3小時可達周邊省會城市、5—6小時可達環渤海、靜電機保養長三角、珠三角地區的立體交通網絡和覆蓋8億多人口的巨大市場。
關鍵詞營商環境
新經濟需要更良性的服務監管體制,這與2017年以來西安持續改善的營商環境優勢高度吻合。2017年,西安的“大招商”模式全面發力,一年來,三星二期項目、吉利新能源汽車項目、阿裡巴巴1+5項目、京東全球物流總部項目、華僑城1+7項目等一批大項目紛紛落戶西安。
同時,全市尊商重商的氛圍濃厚,在把招商引資作為“一號工程”強力推進外,深入開展瞭“三大環境建設”(生態宜居、投資服務、生活品質),“行政效能革命”和“千人親商助企”等活動,大力弘揚優秀企業傢精神,努力打造關心重視企業傢和企業傢創新創業的雙示范城市。截至2017年11月30日,全市累計在冊市場主體100.2676萬,西安成為全國第七個市場主體總量超百萬的副省級城市,是全球矚目的焦點、投資興業的熱土。
關鍵詞人才優勢
新經濟以新業態、新模式為重要內容,更重視差異化的消費需求,這與西安快速增長的人口規模優勢高度吻合。剛剛過去的2017年,西安打出“戶籍新政”加“人才新政”的組合拳,通過用實招引人、用事業留人、用待遇搶人、用感情暖人等方式,向全球“招賢納士”,盡最大努力加快人才聚集,最大限度吸引“高精尖缺”人才。
根據西安市公安局最新統計數據顯示,2017年全年落戶西安人數257419人,2017年3月―12月,按照戶籍新政落戶139458人,其中,學歷落戶共114049人,占戶籍新政落戶人數的81.78%,大西安已然成為凝聚天下英才的“吸鐵石”。
因為相繼出臺瞭“西安人才新政23條”、《優化高層次人才服務工作的十三條措施》、《支持高層次人才創業和成果轉化獎補政策兌現的實施細則》等一系列人才新政,去年,西安人才凈流入率升至全國前四。
目前,西安市常住人口1200萬人,同時西安所處的西北五省有1億人口,隨著人口的持續增長,將持續支撐新經濟、新業態、新模式的蓬勃發展。
記者樊華
近半年落戶西安的部分項目
2017年
8月20日
西安市與中國石墨烯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東旭光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三方共同簽署《西安石墨烯產業基地戰略合作協議》,建設西安石墨烯創新中心、石墨烯科技小鎮、設立石墨烯產業投資基金等多項內容,項目計劃投資一百億以上;東旭光電還將在西安設立西北區域總部及研發機構,並導入石墨烯及相關新材料、新能源等項目。
8月20日
西安國際港務區與圓通、申通兩大物流龍頭企業簽約,將合作建設圓通(西安)跨境商貿及服務產業園項目、申通西北地區轉運中心項目。
8月22日
賽伯樂投資集團與高新區簽署戰略合作協議。
8月30日
三星電子高端存儲芯片二期項目。
三星電子將在高端存儲芯片一期項目總投資100億美元的基礎上,在西安高新區再次投資70億美元建設二期項目,以應對全球IT市場的快速發展和高端閃存芯片日益擴大的需求。
9月17日
西安與亞馬遜AWS等共建聯合創新中心項目。
9月22日
正威(西安)電子信息產業園項目、金屬事業群總部項目。經開區與正威國際集團簽署項目合作框架協議,將建設正威(西安)電子信息產業園,計劃總投資105億元,項目建成後,預計可實現年銷售收入400億元。航空基地與正威國際集團簽署項目合作框架協議,將建設正威集團金屬事業群總部,計劃總投資120億元,預計五年內產值達500億元。
9月26日
陜西北鬥產業軍民協同創新中心。
10月12日
西安人工智能與機器人產業基地暨西安交大智能機器人創新研究院。
西安人工智能與機器人產業基地將以人工智能為引領,機器人產業為核心,建設集基礎研究、關鍵共性技術研究、應用開發等於一體的技術創新基地,力爭到2020年,聚集引領、孵化創新企業100傢,應用推廣創新成果及產業化項目100個。
10月30日
開沃新能源汽車集團與市政府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總投資100億元的開沃新能源汽車智造基地項目落戶高新區,計劃建成以西安為中心、輻射西北地區的國內一流新能源汽車生產基地。
11月2日
中國西部軍民融合創新谷暨西安電子谷奠基開工。
12月9日
奕斯偉矽產業基地項目。項目總投資超過100億元,由北京芯動能公司旗下北京奕斯偉公司作為主體統一規劃、分期推進,項目建成後將填補國傢半導體矽材料產業空白,進一步完善我省集成電路產業鏈條。
2018年
1月11日
比亞迪30萬輛新能源乘用車擴產項目。該項目全部達產後預計實現年產值400億元,對我省打造300萬輛汽車支柱產業具有重要意義。
1月17日
大疆創新科技有限公司創新中心及全球技術支持中心項目。
大疆創新科技有限公司計劃5年內,在西安高新區設立千人級創新研發中心及全球技術支持中心。其中,創新中心定位為大疆全球研發中心之一,將在精密制造、智能系統和無人飛行器等多個核心領域開展研發;全球技術支持中心定位為為全球用戶提供多渠道、多語言的服務和技術支持。
7D935A9D4FC68F02
留言列表